
“以前我们村晚上黑灯瞎火,走路磕磕绊绊,王书记给我们安上了路灯,走夜路安全了。王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保庄
街道太保屯村党支部书记邓守云说。

58岁的王会礼是
潍坊职业学院驻太保庄街道太保屯村“
第一书记”,即将退休的他依然干劲十足,奔走在农业生产一线,和农民打交道是他的“专业特长”。驻村当晚,他发现太保屯村路灯年久失修,立即协调6300元资金,安装27盏LED高效节能路灯,解决了村民夜晚出行不方便的问题,照亮了“连心路”,“第一书记”的形象一下子就在村民心中树立了起来。
除了头顶的路灯,王会礼还注意到了脚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村路,争取移民资金50万元,又千方百计筹措了20万元,把“户户通”工作全面完成,自此结束了泥泞路的历史。
太保屯村地势低洼,湾塘环村,夏秋季节蛤蟆甚多,很多人叫它“蛤蟆屯”;村临公路,交通便利,但被大树遮挡,难引起注意,来往车辆没有减速意识。“这可不行!”王会礼心想,必须要提高村民安全指数,同时也要让村名在村民心中“亮”起来。他东奔西走,联系交通部门争取5.1万元,在村庄两头树立了2个村名标识牌,保障村民出行安全,也“点亮”了村民爱村、护村的情结。
太保屯村委办公室的几间小平房昏暗、狭窄,开会时拥挤不堪,王会礼组织村民粉刷墙壁、修缮村委,又筹集23.89万元建起8间村委办公室、组织活动室、文化书屋,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工作我不陌生也不打怵,在退休前有这个机会,还是冲着能多为脱贫攻坚做点实事,发挥作用。”王会礼笑着说,“扶贫先扶智,要想强村富民,不光要解决硬件问题,还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
有产业才有发展,有发展才能致富增收,想要脱贫,还得因势利导、借助外力。王会礼戴着老花镜,学政策、借经验,结合村里实际情况,确定了“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产业富民”工作思路,他发挥原单位优势,利用特殊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多次找到学校的专家教授,反复论证,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带头户到到莱州、安丘等地考察学习10次,确定产业项目,建起了产业园,成立了冬枣产业合作社和秋月梨合作社。他又用单位扶持资金做杠杆,积极培育条件,大力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全面推进,大胆创新,探索间作经济作物的模式,在枣树地间种植地瓜,光是地瓜每亩纯收入就能达到4000元左右。
为避免旱期无水可用,保证产业收益,王会礼争取30万元抗旱资金,克服红板岩地貌“打井难出水”的困难,打了两口直径五米的大口井,低成本满足了产业园的农业用水,让产业园有了“保命水”。产业园解决就业、旅游、采摘、深加工等目标在逐步得到体现,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在王会礼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干劲十足,村民们齐心聚力,文化生活也活跃起来,村民自编自演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节目,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每次遇见王会礼,都亲切地喊他加入到队伍里,“你给咱村办了这么多实事,都舍不得你回去。”焕然一新的太保屯村回荡着“第一书记”和村民的欢声笑语……
区新闻宣传中心 记者:李雅睿

原标题:《初心点亮扶贫路 ——记潍坊职业学院驻太保庄街道太保屯村“第一书记”王会礼》
上一篇:工行扬州江都支行关大连大学医学院注学校开学 助力师生防疫
下一篇: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选拔赛汽车维修郑州汽修学校工大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在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