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力突围!——全国政协“重大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专题调研纪实
开学延迟、招聘萎缩、信息分散……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摸清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为了更好促进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8月31日一大早,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带领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重大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专题调研组的1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和国家部委相关负责人登上飞往湖南长沙的飞机,开始了为期5天、横跨湘桂两省的专题调研。
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有多难?又多又难!这是委员们给出的基本判断。
一方面,2020年,全国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40万人。另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特别是受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一些行业需求出现下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对宏观经济和用人单位招聘造成明显影响,这些因素都使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也印证了委员们的担忧。
湖南省教育厅反映,受疫情影响,用人单位数和招聘人数都有大幅减少,签约后毁约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些用人单位随意调高用人门槛,导致毕业生找工作难。学生长期离校造成了就业服务的困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现场招聘等工作都只能转移到线上进行,质量和效果都大打折扣。疫情的全球蔓延也导致学生出国留学受阻,部分原本准备出国深造的高校毕业生无法拿到签证,只能暂时放弃留学计划转向国内就业市场求职,增加了毕业生就业整体压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也表示,由于高校延迟开学,毕业生求职期被压缩了近2个月,升学考录、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就业服务项目招募等工作比往年延后3个月有余,也影响了毕业生正常求职签约。
虽然困难重重,但湘桂两省的就业率却“并不难看”。截至调研期间,湖南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7.56%,同比下降8.75%。广西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1.31%,比去年同期下降9.94%,都已完成教育部提出的9月1日前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中南大学总体就业率达93.8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91.06%、湖南大学89.86%,均仅比去年同期稍有下降。
“现在看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略松了一口气。
早在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就已经开始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提前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行了部署。教育部在3月初下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采取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计划、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措施,拓宽升学就业渠道。公务员招录和毕业生参军入伍人数的增加也在全力以赴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大起大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就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全国最先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条,推出企业招聘优先、基层吸纳优先、创业支持优先、就业帮扶优先系列措施支持毕业生就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大力挖掘政策性岗位,在招聘名额、条件设置等方面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全区已设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务员等政策性岗位13.42万个。
高校和企业在这场“大考”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中南大学举办“云宣讲”“云面试”,确保招聘不断线、出效果;建设双创平台,建立校企结对共建关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从今年原计划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170人扩大到350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创造条件,先后在全国16个城市,组织高校专场招聘36场,引进应届毕业生750人。
正是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成就了高就业率的继续保持。
“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说出了委员们的共同感受。
能岗匹配需要政策精准
虽然不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太过焦虑,但对于掩藏在数字背后的危机,委员们还是相当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