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浦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全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96亿元,较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0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6.49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22.77亿元,增长18.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21∶74,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27亿元,增长20%。其中民营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0.4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16.0%;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4.5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1.54亿元,增长21.4。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全年四个季度生产总值增幅差距在0.7个百分点以内。年末全区在统从业人员12230人,较上年末增加805人;其中在岗职工11978人,增加757人。
二、农业
农业经济有了新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3522万元,较上年增长26%。其中林业产值788万元,牧业产值10269万元,渔业产值3262万元。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博爱木业、杰圣葡萄酒等4家企业获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扶持。板栗、茶叶等7个项目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全区粮食实播面积13万亩,总产量60371吨;棉花种植面积2.01万亩,总产量1801吨;蔬菜种植面积0.84万亩,总产量为24115吨;肉类总产量5013吨,禽蛋产量2485吨,牛奶产量360吨。
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联络员,宣传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全区1个样板村和4个示范村建设进展较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投入资金1571万元,完成了云台乡环山路、虎南线等31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建成户用沼气池70个,基本建成秸秆气化站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工业经济累计完成总产值(现价)17.36亿元,增长15.2%,产销率达到97.74%;完成工业增加值4.59亿元,增长12.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73亿元,增长15.9%;实现利税总额0.99亿元,增长18.5%。
规模工业企业实力增强。全区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有29家,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0.58亿元,增长20.9%;完成工业增加值2.84亿元,增长15.1%;完成销售产值10.33亿元,增长20.3%,产销率达到97.59%;实现销售收入9.81亿元,较上年增长21.2%;实现利税总额0.66亿元,增长19.6%。
工业园区建设明显加快。完成海宁工贸园区5.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基本达到进区条件。实施荣生特种玻璃、太阳雨二期等项目15项,其中博林工贸、福特汽车销售维修等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截至年底,园区进区企业达到60家,其中外资企业4家。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受房地产业的拉动,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2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3亿元,增长19.0%;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27.41亿元,增长18.9%。民间投资和民营投资增速较快,全年民间投资20.0亿元,增长56.8%;完成民营投资16.88亿元,增长66.3%,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65.5%和55.3%。规模以下投资完成3.13亿元,增长20.1%。
[FX:PAGE]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22.93亿元,增长48.7%。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19.23亿元,增长47.8%;土地购置投资2.43亿元,增长25.9%。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18.68亿元,增长85.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94亿元,下降19.1%,其他商品房投资2.55亿元,增长33.5%。
商品房市场保持热销态势。全年销售商品房48.8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竣工面积7.23万平方米,住宅销售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2.0%,商业营业用房占商品房销售量的3%。商品房销售额14.05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占88.7%,商业营业用房占7.5%。
五、国内贸易
上一篇: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广东省专科院校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